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应全面实施“四个融合”行动,即推动党建与教育事业、师生需求、属地党建相融合,与高校内部党建工作体系相融合,促进高校党组织更好融入并统领治理架构,推动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互促互进。
一、坚持融入事业,提升党建“统合力”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高校党委领导学校改革发展的全局,要着力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一是突出“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既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站稳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举旗定向的政治立场,引导全体党员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
二是突出“党的领导”这一最本质特征。加强高校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总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把党的领导和依章办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党的领导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占领宣传思想各阵地、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把党的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融合起来,形成“中心工作是什么,党的建设就重点聚焦什么;发展瓶颈是什么,党的建设就重点突破什么”的工作格局。
三是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方针。以“七张问题清单”为抓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构建“问题发现靠党建、问题发生查党建、问题解决看党建”的工作机制,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通过主动发现问题,倒逼整改落实,变“问题清单”为“成效清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领导力、执行力和管控力。深化细化“四责协同”,全面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站位、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层层压实压紧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二、坚持融于需求,提升党建“聚合力”
需求是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和切入点,高校党委以需求为导向,发挥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实效性,为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是融入学生成长成才。聚焦培根铸魂,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提升育人实效的重大契机,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中不断汲取精神动力、成长活力和发展能力,为其未来成为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引领发展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聚焦学习主责主业,发挥优秀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员师生与普通同学结对形成“先锋合伙人”等形式,形成帮带机制,激发学习热情,夯实学业基础。
二是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将教师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建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上,发挥“双带头人”的学术指导和示范引领作用,助力青年教师抓住“快速成长期”,过好“教学关、科研关、实践关”,为社会、为企业、为基层解难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推动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师思政一体化建设,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课程内容供给,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
三是融入师生“急难愁盼”。发挥党建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作用,从加强学校整体智治水平出发,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破解由于条块复杂、类型多样、需求复杂带来的发展难题。打开各部门、院系间数据共享通道,织密“一张网”,形成工作“闭环”,进一步为师生学习、生活、工作提供便利,推动和引领学校党的建设、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现代化,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三、坚持融进属地,提升党建“嵌合力”
以校企地“党建共同体”为纽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着力构建高校党建与属地党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一是以理论联学凝聚发展共识。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科技与产业对接、人才资源共建共享等主题,与属地联合开展学习研讨,推动校地重大决策、重点议题的前置研究,共享党建资源,建立互帮、互学、互助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地高质量协同发展与提升。推动理论联学“下沉”到基层,鼓励院系、学科等基层党组织与属地政府部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社区农村等党组织开展联学联建,打造校内外党支部合作互通、师生党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党建共同体”。
二是以人才联育提升发展能级。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高校党委与属地要形成人才引育合力,推动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的人才政策发挥叠加效应,进一步汇聚高端人才,共同助力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聚焦提升人才培养和未来需求的契合度、引领度,建强校企地“党建共同体”,实施行业精英进校园计划,推动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学团队共建课程、共编教材,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实习实训、创新创业训练等,形成互补型强强合作,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是以科研联攻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构建“理工学科领域一个学院建好一个高能级平台、一个学科对接一个重大产业、一个创新团队服务一个行业龙头企业,人文社科学科领域一个学院对接一个厅局、一个学科建好一个智库平台、一个创新团队服务一个县市区”的科研组织新范式,打造“党建+科研+发展”的创新生态,推动多方在科学研究、项目培育、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合作,联合解决工程科学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进重大成果的持续产出和产业化应用,打造“三服务”升级版,共同助力学校-企业-地方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四、坚持融为一体,提升党建“耦合力”
树牢大抓基层、重抓党建的鲜明导向,既要把握好党的领导、发展方向等“大党建”工作,又要落实好组织建设、党员发展等“小党建”工作,着力推动与高校内部党建工作体系相融合。
坚持“一把手”抓带动。把党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书记抓、抓书记”,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从党建基础工作做起,从每半年牵头研究党建、每年领办党建重要项目、每年主持基层党建述职会做起,示范带动班子其他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格局。
坚持“一盘棋”抓统筹。构建学校“大党建”“大思政”格局,健全党委领导下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思政等各司其职、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统筹强化学校抓党建的机构和力量,确保每个院系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和1名以上专职组织员,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推行党建工作经历纳入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人才认定体系,真正实现党建重要程度与投入力度相匹配。
坚持“一竿子”抓到底。树立“以发展看党建、从问题评党建、用实效考党建”的理念,健全完善学校党建日常指导、督促落实、考核评价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靠后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等次,着力形成大抓党建、重抓党建、严抓党建的浓厚氛围。
《浙江日报》2月28日第7版
原文链接:http://zjrb.zjol.com.cn/html/2022-02/28/content_3524576.htm?div=-1